第303章 武皇的四項創舉
關燈
小
中
大
第303章 武皇的四項創舉
窗外夕陽西下後,天空中留下一片輕柔的紫色。
天色漸漸暗了下來,燈燭浮動在茫茫黃昏中,像是地上的星星。
姜握隔著桌案,從聖神皇帝手中接過那幾張紙。
她準備就站在那裏看,以示自己在為方才的話在格外認真的‘認錯反省’故而‘自我罰站’。
皇帝如何看不出,搖搖頭道:“去那邊坐著看吧。”
姜握這才來到窗前的榻上坐下來,一打眼就見白韌細致的竹紙上,極為熟悉的字跡有些急促地微亂,甚至有些字都少了一兩筆——足見寫字之人思緒太快,筆下的字跟不上思路。
且還有些顯眼的塗抹改動之處。
難怪皇帝方才隨手掩過,還不預備給她看——這都不能算是草稿,只是算是隨手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的隨手記。
姜握挪了挪案上的燈盞,照亮眼前一方。
早在天光暗淡之前,蓬萊殿中就點起了明亮的燈燭。
姜握之前就發現了,雖說如今玻璃眼鏡在兩京中是絕對的頂奢,在許多朝臣那也是必需品,
但聖神皇帝不喜歡花鏡。
大概是見了太多年先帝為視力不好所困,總是目眩難受的緣故,皇帝很註意保護自己的眼睛,也不喜花鏡。
不過,聖神皇帝倒是頗喜歡別的透明玻璃制品。
尤其是在夏日,蓬萊殿的桌案上,都會換上各色透亮的玻璃甕來裝冰,比起瓷甕來,透著一種別樣的清涼感。
姜握此時就坐在一只燒成淡綠色的玻璃甕旁邊,裏面堆著的冰山融化,帶來絲絲沁涼之氣。
但很快,在姜握看清這幾l張紙上的內容時,就已經完全感覺不到盛夏暑熱或是冰甕陰涼——
她整個人被一種預料之中的極大震撼擊中了。
‘預料之中’與‘極大震撼’兩個詞,放在一起,這聽起來很矛盾。
但這個世上,也只有她,會有這種矛盾。
如果換了其餘朝臣,看到這幾l張紙,應該只會大為震驚。
因這幾張紙上寫的幾條開創性的舉措,無論哪一條,都不會只是震動朝堂,而是會震動和改變整個國家!
且唯有姜握知道,如今她眼前的這幾張紙,不止於影響此世,更有千百年的後世!
*
她不由擡頭去找尋陛下的身影。
只見聖神皇帝正負手立在窗前。
她正在看天際的淡紫色轉為夜色將至的郁紫。月亮出現在天邊。
感覺到姜握的註視,武曌才回頭:“大略看完了?”
“我見你辛辛苦苦思量辦學之事,自是為了培養人才。”
“然而,有才之人若要能夠得用出頭,必要有更為公平可稱的選拔銓衡之制。”
“今日是你為尚書左仆射後,第一回 召諸署朝臣大議事——沒有來回事的朝臣,蓬萊宮倒是難得清凈一日。”
“你去忙著培養人才,朕就想了些考選人才的新法子。”
“且這些法子,將來不只可以用在學校上,更能用在貢舉上。”
“偏生朕還沒徹底理清楚,你就過來了,還非要看不可。”
在聖神皇帝說這段話的時候,姜握一直沈默著。
她在努力平覆自己的心境。
其實沒有什麽言語和辭藻,能夠形容方才姜握見到這幾件事的心情。她再次低下頭,把陛下這幾l項開創之制挨個看過去——
第一頁紙上,寫的就是大名鼎鼎,千年後依舊在延用的‘糊名法’!
聖神皇帝見她重新低頭看向紙張,也就走過來指著這幾l個字道:“從前朝堂之上多是世家、勳貴的蔭封官。有了貢舉,才算寒門多了一條晉身之道。”
“朕還記得,當年改貢舉制度的時候,先帝還說過一句話:‘期乎來日,朝臣中士族、勳貴出身者,哪怕以蔭位得官,卻也覺不由貢舉入仕,終不為美。’”
如今許多年過去了。
這句話已經基本算是實現了。
朝堂上已經形成了‘貢舉進士’考出來的官,含金量更高,也更容易升官的認知。
因而朝上走貢舉出身的官員,確實是越來越多了。
多有世家勳貴的後代,哪怕父祖爭氣,能夠庇蔭給他一個蔭封官,還是會選擇去搏一搏科舉,實在不行再‘繼承家業’。
但……
貢舉在朝堂上越來越重要,也就催生了一個新問題:貢舉進士的含金量高,世家名門都越發重視——但他們重視的方式,也不光是督促家中子弟刻苦勤學,爭取考個好名次。
他們還很重視搞搞歪門邪道,通過各種賄賂考官,來給自家兒孫弄個好的貢舉名次。
聖神皇帝略蹙眉,帝王之威展露無遺。
“朕也知人情之事最難推脫——考官也在朝為官,若是上峰、交好同僚,亦或是姻親舊故,將子孫的姓名托付過來,考官難免要容情一二。”
“考卷上需寫明詳細籍貫,姓名,甚至父祖姓名,原是為了怕貢舉考子眾多,若有重名者會混了文卷。”
“既如此,自今歲貢舉起,學子需糊其名,暗考以定等第!”[1]
看不到是誰,作弊走人情給名次的難度自然極大地提升。
糊名法,自此而起!
此法一出,後世無論如何改朝換代,都歷代延用此制!直至姜握來到這裏之前的時代,亦是如此。
看著這幾l個字,她不由就想起,自己小時候第一次參加考試,見需要側過試卷來寫名字,回家還問過父母。
媽媽告訴她,這是為了到時候把試卷上的名字一起裝訂覆蓋起來,閱卷老師看不到具體是哪位學生的名字,能夠更公平的來閱卷。
彼時的她年幼,還沒有開始上歷史課,根本還不了解武皇其人,其事。
但其實在那時就……姜握想,她親身體會到陛下留下來的傳承,其實比她知道預想中的,又要早很多年啊。
*
姜握看向第二張竹紙,亦是千載延續的一項科舉制度:殿試!
聖神皇帝從開著的窗戶,望向外面巍峨宮殿。
“今歲十月,各州縣的貢舉考子,皆要入神都洛陽備考。”‖
“待考卷之後,朕要親自策問貢士於殿上!”[2]
不只是看著禮部呈上來的名單。
她要去親眼看看這天下的人才,親自考一考這些人,選出合乎其用的人才。
聖神皇帝道:“自此後,這天下之才,盡是天子門生了!”
自今歲起貢舉出身做官之人,不再只是禮部官員們選出來的人了。而是她這個皇帝親自一個個拔選出來的。
士為知己者死。這便是道理。
就如同姜握興辦的學校一樣,從此後,那些從【高等學校】裏深造出來的官員,也都是她這位校長的‘學生’。
自此,天地君親師,皇帝不只占了君的忠,更占了師長的尊。孝親尊師,乃天地之道。
*
姜握翻到了第三張竹紙。
“朕還記得當年,你於稷下學宮辦的詩會。”
姜握頷首:其實,武皇一直很愛詩文。在數十年前的掖庭,武皇就提過駱賓王的少兒之作《鵝》。姜握甚至還記得,那晚她們的主菜正是一道燒鵝。
彼時還是媚娘的武皇就感嘆過:七歲就有如此之作,不知將來他能做出什麽樣的華彩文章詩篇來。
此時不光姜握想起舊事與陛下的舊日話語。
聖神皇帝亦然——
“朕記得,稷下學宮那一次,便是王勃初次展名的一回詩會。”
“那日詩會的最後,王刺史請你總評此番詩會……”
皇帝似乎是想起了那日的白雪紅梅,人身著鶴氅之景,頓了頓才道:“當日你曾道:本朝詩文之盛,必流傳千古,永揚華夏!”
聖神皇帝頷首:“當時朕便覺得,此言甚合朕心。自當如此。”
而姜握則低頭看向第三項創舉——自今歲起,科舉考試加試雜文。
何為雜文?
詩詞歌賦!
前世的姜握,與所有華夏的孩童一樣,從小就知道唐朝詩歌之盛,唐詩鐫刻在每個人的骨血中。
姜握想起曾經看過的講座:為何大唐詩歌的盛景,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,以及多如繁星的詩人,多出現在武周一朝之後?而在這兒之前,絕大多數人能想起來的出名詩人,只有初唐四傑?
這便與武皇將‘詩詞歌賦’加入科舉考試的科目中,幹系極大!*
如果說天生的詩才是佳種子,那麽科舉加試雜文,無疑才為種子提供了更好的土壤。
就如同後世,高考占分高的科目,自然會舉國上下更關註這一科,相應的補習班都會多如雨後春筍。
大唐詩歌之盛,也脫不開詩文在科舉考試範圍內的緣故!
詩寫的好也可以功成名就,
詩文如何能不繁榮昌盛?
故而,史冊之上記曰:“(武則天)頗涉文史……君天下二十餘年,當時公卿百辟,無不以文章達。因循日久,寢以成風!”[3]
姜握看著眼前這張竹紙。
依舊是如同糊名法一般,早在了解武皇的功績之前,她就已經會背誦‘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’知道‘唐詩之盛’。
……
其實,她早在千百年後,就已經以另一種方式接觸過武皇了。
而現在,她
在見證一切的起端。
姜握覺得眼前漸漸模糊成一片。
**
殿內安靜如許。
聖神皇帝見從頭到尾只有她自己在說話,自家大司徒也不開口,只是低頭長久而反覆地看著這幾l張竹紙。
不由搖頭一笑:估計是在沈思吧,或者用她之前提過的一個詞‘頭腦風暴’。
就像當日自己剛接過她遞過來的【學校策劃案】一樣,一看就入迷深思了起來,一時外界有什麽動靜,都顧不上了。
罷了,先讓她慢慢看。
而想到當日,聖神皇帝也就想起,當時恰到好處遞到手邊的一杯水。
於是,聖神皇帝也就不再說話,而是走到殿內一張方桌前——
雖然已登基為帝,但年少的‘媚娘’的生活習慣還是更深的影響著武曌。
除了必要的外出排場,她在自家殿中,其實不喜歡到處都是宮人宦官,也不必衣來伸手飯來張口,什麽都等人伺候。
比起這些,她更看重私密空間的清靜。
諸如倒茶、整理書案、磨墨等事,聖神皇帝反而常會自己去做。且自己親力親為做這些事,也能讓她免於久坐低頭案牘勞形,可以起身活動一下。
因此這書房內,所有擺設都是精心按照皇帝的生活習慣設計過的。
如果有當年太極宮中的掖庭舊人還在,就會發現許多細節與當年宮正司的屋內仿佛。
譬如,她們二人都有一個習慣,書案之上,是不放飲子和吃食的。
當年宮正司內的屋子哪怕小小的一間,空間其實並不充裕,姜握都特意請人打了一張小方桌專門用來放茶爐、果子、點心等物。
當年的掖庭裏,她們很多次坐在窗前榻上下棋,也曾多次坐在小小的方桌前,邊用茶點邊閑聊。
此時,聖神皇帝走到方桌前,取過姜握素日用的一只外面描著仙鶴紋的杯盞,倒了一杯消暑茶。
待皇帝端著杯盞回來的時候,不由怔住了——
她如今目力還很好,故而清清楚楚看到了,姜握眼睫之上,正掛著一滴淚水,如同屋檐下欲落未落的一滴雨水。
聖神皇帝起初還以為自己看錯了,姜握與自己一樣,都不是愛哭的人。何況已然行至如今,還有什麽事能為難哭她嗎?
她把杯盞擱下,伸出手試著撫拭了一下。
手指上溫熱的觸感。
確實是眼淚沒錯。
於是聖神皇帝在對面坐下來,沈聲問道:“怎麽了?”想到今日是大議事,議的還是學校之事。難道至今還有煮不熟的青蛙,跳出來公然反對她,讓她難以推行?
就在皇帝想著‘明日要把劉祎之等幾l個人分別叫來,細細問一問尚書省大議事的情形’時,就見自家大司徒已經擡起頭,神色間並沒有什麽委屈。
只聽她道:“臣被陛下的驚世創舉給震驚哭了!”
聖神皇帝:……“朕認真在問。”
為什麽而淚盈於睫?
姜握長嘆:唉,這世道是怎麽了?說大實話倒是沒人肯信了。
*
然姜握的優點之一(主要是她自我評價認定的優點),就是‘從善如流’‘從不執拗’。
於是她換了一句話來回答皇帝。
“臣之所以哭,是因為方才陛下之舉。”姜握舉起了手裏幾l張竹紙:“臣方才看到了,陛下奏疏底下壓著的,除了這幾l張紙,還有一張。”
還留了一張沒給她看。
於是姜握再次道:“陛下是不是在寫見不得人的……”
聖神皇帝擺手打斷,笑嘆道:“眼睛真好。”
這眼神也太尖了,連自己漏下一張紙都看的明明白白。
而她之所以沒拿出來最後那張紙……聖神皇帝指著眼前這些字跡繁多的竹紙道:“不比這些,朕已經大略想了些具體施行的事條。”
“朕沒拿給你的那張上,只是一件朕才想到,還未想好怎麽施行的改措。”
姜握做出恭聽狀。
聖神皇帝看向對面人,大概是才哭過的緣故,眼睛比往日還要晶亮,像是兩枚星辰。
她就說與姜握聽:“朕是想著,自有貢舉以來只有文試。”
“自本朝後,可加武舉!”[4]
姜握再次體會了一把‘預料之中的震撼’。
糊名法、殿試、武舉、加試雜文皆自武皇而始!
後世上千年的科舉考試制度,與文化事業的發展,都被此深刻影響著。
哪怕到了日新月異改的新時代,亦有餘韻。
*
姜握望著眼前的皇帝。
這也是為何,她始終認定武皇為心中的君王。
不只是因為,武皇是歷史上第一個,唯一個女皇帝。
更為了,拋開性別,她本身亦是開創頗多、澤被後世的帝王!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窗外夕陽西下後,天空中留下一片輕柔的紫色。
天色漸漸暗了下來,燈燭浮動在茫茫黃昏中,像是地上的星星。
姜握隔著桌案,從聖神皇帝手中接過那幾張紙。
她準備就站在那裏看,以示自己在為方才的話在格外認真的‘認錯反省’故而‘自我罰站’。
皇帝如何看不出,搖搖頭道:“去那邊坐著看吧。”
姜握這才來到窗前的榻上坐下來,一打眼就見白韌細致的竹紙上,極為熟悉的字跡有些急促地微亂,甚至有些字都少了一兩筆——足見寫字之人思緒太快,筆下的字跟不上思路。
且還有些顯眼的塗抹改動之處。
難怪皇帝方才隨手掩過,還不預備給她看——這都不能算是草稿,只是算是隨手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的隨手記。
姜握挪了挪案上的燈盞,照亮眼前一方。
早在天光暗淡之前,蓬萊殿中就點起了明亮的燈燭。
姜握之前就發現了,雖說如今玻璃眼鏡在兩京中是絕對的頂奢,在許多朝臣那也是必需品,
但聖神皇帝不喜歡花鏡。
大概是見了太多年先帝為視力不好所困,總是目眩難受的緣故,皇帝很註意保護自己的眼睛,也不喜花鏡。
不過,聖神皇帝倒是頗喜歡別的透明玻璃制品。
尤其是在夏日,蓬萊殿的桌案上,都會換上各色透亮的玻璃甕來裝冰,比起瓷甕來,透著一種別樣的清涼感。
姜握此時就坐在一只燒成淡綠色的玻璃甕旁邊,裏面堆著的冰山融化,帶來絲絲沁涼之氣。
但很快,在姜握看清這幾l張紙上的內容時,就已經完全感覺不到盛夏暑熱或是冰甕陰涼——
她整個人被一種預料之中的極大震撼擊中了。
‘預料之中’與‘極大震撼’兩個詞,放在一起,這聽起來很矛盾。
但這個世上,也只有她,會有這種矛盾。
如果換了其餘朝臣,看到這幾l張紙,應該只會大為震驚。
因這幾張紙上寫的幾條開創性的舉措,無論哪一條,都不會只是震動朝堂,而是會震動和改變整個國家!
且唯有姜握知道,如今她眼前的這幾張紙,不止於影響此世,更有千百年的後世!
*
她不由擡頭去找尋陛下的身影。
只見聖神皇帝正負手立在窗前。
她正在看天際的淡紫色轉為夜色將至的郁紫。月亮出現在天邊。
感覺到姜握的註視,武曌才回頭:“大略看完了?”
“我見你辛辛苦苦思量辦學之事,自是為了培養人才。”
“然而,有才之人若要能夠得用出頭,必要有更為公平可稱的選拔銓衡之制。”
“今日是你為尚書左仆射後,第一回 召諸署朝臣大議事——沒有來回事的朝臣,蓬萊宮倒是難得清凈一日。”
“你去忙著培養人才,朕就想了些考選人才的新法子。”
“且這些法子,將來不只可以用在學校上,更能用在貢舉上。”
“偏生朕還沒徹底理清楚,你就過來了,還非要看不可。”
在聖神皇帝說這段話的時候,姜握一直沈默著。
她在努力平覆自己的心境。
其實沒有什麽言語和辭藻,能夠形容方才姜握見到這幾件事的心情。她再次低下頭,把陛下這幾l項開創之制挨個看過去——
第一頁紙上,寫的就是大名鼎鼎,千年後依舊在延用的‘糊名法’!
聖神皇帝見她重新低頭看向紙張,也就走過來指著這幾l個字道:“從前朝堂之上多是世家、勳貴的蔭封官。有了貢舉,才算寒門多了一條晉身之道。”
“朕還記得,當年改貢舉制度的時候,先帝還說過一句話:‘期乎來日,朝臣中士族、勳貴出身者,哪怕以蔭位得官,卻也覺不由貢舉入仕,終不為美。’”
如今許多年過去了。
這句話已經基本算是實現了。
朝堂上已經形成了‘貢舉進士’考出來的官,含金量更高,也更容易升官的認知。
因而朝上走貢舉出身的官員,確實是越來越多了。
多有世家勳貴的後代,哪怕父祖爭氣,能夠庇蔭給他一個蔭封官,還是會選擇去搏一搏科舉,實在不行再‘繼承家業’。
但……
貢舉在朝堂上越來越重要,也就催生了一個新問題:貢舉進士的含金量高,世家名門都越發重視——但他們重視的方式,也不光是督促家中子弟刻苦勤學,爭取考個好名次。
他們還很重視搞搞歪門邪道,通過各種賄賂考官,來給自家兒孫弄個好的貢舉名次。
聖神皇帝略蹙眉,帝王之威展露無遺。
“朕也知人情之事最難推脫——考官也在朝為官,若是上峰、交好同僚,亦或是姻親舊故,將子孫的姓名托付過來,考官難免要容情一二。”
“考卷上需寫明詳細籍貫,姓名,甚至父祖姓名,原是為了怕貢舉考子眾多,若有重名者會混了文卷。”
“既如此,自今歲貢舉起,學子需糊其名,暗考以定等第!”[1]
看不到是誰,作弊走人情給名次的難度自然極大地提升。
糊名法,自此而起!
此法一出,後世無論如何改朝換代,都歷代延用此制!直至姜握來到這裏之前的時代,亦是如此。
看著這幾l個字,她不由就想起,自己小時候第一次參加考試,見需要側過試卷來寫名字,回家還問過父母。
媽媽告訴她,這是為了到時候把試卷上的名字一起裝訂覆蓋起來,閱卷老師看不到具體是哪位學生的名字,能夠更公平的來閱卷。
彼時的她年幼,還沒有開始上歷史課,根本還不了解武皇其人,其事。
但其實在那時就……姜握想,她親身體會到陛下留下來的傳承,其實比她知道預想中的,又要早很多年啊。
*
姜握看向第二張竹紙,亦是千載延續的一項科舉制度:殿試!
聖神皇帝從開著的窗戶,望向外面巍峨宮殿。
“今歲十月,各州縣的貢舉考子,皆要入神都洛陽備考。”‖
“待考卷之後,朕要親自策問貢士於殿上!”[2]
不只是看著禮部呈上來的名單。
她要去親眼看看這天下的人才,親自考一考這些人,選出合乎其用的人才。
聖神皇帝道:“自此後,這天下之才,盡是天子門生了!”
自今歲起貢舉出身做官之人,不再只是禮部官員們選出來的人了。而是她這個皇帝親自一個個拔選出來的。
士為知己者死。這便是道理。
就如同姜握興辦的學校一樣,從此後,那些從【高等學校】裏深造出來的官員,也都是她這位校長的‘學生’。
自此,天地君親師,皇帝不只占了君的忠,更占了師長的尊。孝親尊師,乃天地之道。
*
姜握翻到了第三張竹紙。
“朕還記得當年,你於稷下學宮辦的詩會。”
姜握頷首:其實,武皇一直很愛詩文。在數十年前的掖庭,武皇就提過駱賓王的少兒之作《鵝》。姜握甚至還記得,那晚她們的主菜正是一道燒鵝。
彼時還是媚娘的武皇就感嘆過:七歲就有如此之作,不知將來他能做出什麽樣的華彩文章詩篇來。
此時不光姜握想起舊事與陛下的舊日話語。
聖神皇帝亦然——
“朕記得,稷下學宮那一次,便是王勃初次展名的一回詩會。”
“那日詩會的最後,王刺史請你總評此番詩會……”
皇帝似乎是想起了那日的白雪紅梅,人身著鶴氅之景,頓了頓才道:“當日你曾道:本朝詩文之盛,必流傳千古,永揚華夏!”
聖神皇帝頷首:“當時朕便覺得,此言甚合朕心。自當如此。”
而姜握則低頭看向第三項創舉——自今歲起,科舉考試加試雜文。
何為雜文?
詩詞歌賦!
前世的姜握,與所有華夏的孩童一樣,從小就知道唐朝詩歌之盛,唐詩鐫刻在每個人的骨血中。
姜握想起曾經看過的講座:為何大唐詩歌的盛景,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,以及多如繁星的詩人,多出現在武周一朝之後?而在這兒之前,絕大多數人能想起來的出名詩人,只有初唐四傑?
這便與武皇將‘詩詞歌賦’加入科舉考試的科目中,幹系極大!*
如果說天生的詩才是佳種子,那麽科舉加試雜文,無疑才為種子提供了更好的土壤。
就如同後世,高考占分高的科目,自然會舉國上下更關註這一科,相應的補習班都會多如雨後春筍。
大唐詩歌之盛,也脫不開詩文在科舉考試範圍內的緣故!
詩寫的好也可以功成名就,
詩文如何能不繁榮昌盛?
故而,史冊之上記曰:“(武則天)頗涉文史……君天下二十餘年,當時公卿百辟,無不以文章達。因循日久,寢以成風!”[3]
姜握看著眼前這張竹紙。
依舊是如同糊名法一般,早在了解武皇的功績之前,她就已經會背誦‘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’知道‘唐詩之盛’。
……
其實,她早在千百年後,就已經以另一種方式接觸過武皇了。
而現在,她
在見證一切的起端。
姜握覺得眼前漸漸模糊成一片。
**
殿內安靜如許。
聖神皇帝見從頭到尾只有她自己在說話,自家大司徒也不開口,只是低頭長久而反覆地看著這幾l張竹紙。
不由搖頭一笑:估計是在沈思吧,或者用她之前提過的一個詞‘頭腦風暴’。
就像當日自己剛接過她遞過來的【學校策劃案】一樣,一看就入迷深思了起來,一時外界有什麽動靜,都顧不上了。
罷了,先讓她慢慢看。
而想到當日,聖神皇帝也就想起,當時恰到好處遞到手邊的一杯水。
於是,聖神皇帝也就不再說話,而是走到殿內一張方桌前——
雖然已登基為帝,但年少的‘媚娘’的生活習慣還是更深的影響著武曌。
除了必要的外出排場,她在自家殿中,其實不喜歡到處都是宮人宦官,也不必衣來伸手飯來張口,什麽都等人伺候。
比起這些,她更看重私密空間的清靜。
諸如倒茶、整理書案、磨墨等事,聖神皇帝反而常會自己去做。且自己親力親為做這些事,也能讓她免於久坐低頭案牘勞形,可以起身活動一下。
因此這書房內,所有擺設都是精心按照皇帝的生活習慣設計過的。
如果有當年太極宮中的掖庭舊人還在,就會發現許多細節與當年宮正司的屋內仿佛。
譬如,她們二人都有一個習慣,書案之上,是不放飲子和吃食的。
當年宮正司內的屋子哪怕小小的一間,空間其實並不充裕,姜握都特意請人打了一張小方桌專門用來放茶爐、果子、點心等物。
當年的掖庭裏,她們很多次坐在窗前榻上下棋,也曾多次坐在小小的方桌前,邊用茶點邊閑聊。
此時,聖神皇帝走到方桌前,取過姜握素日用的一只外面描著仙鶴紋的杯盞,倒了一杯消暑茶。
待皇帝端著杯盞回來的時候,不由怔住了——
她如今目力還很好,故而清清楚楚看到了,姜握眼睫之上,正掛著一滴淚水,如同屋檐下欲落未落的一滴雨水。
聖神皇帝起初還以為自己看錯了,姜握與自己一樣,都不是愛哭的人。何況已然行至如今,還有什麽事能為難哭她嗎?
她把杯盞擱下,伸出手試著撫拭了一下。
手指上溫熱的觸感。
確實是眼淚沒錯。
於是聖神皇帝在對面坐下來,沈聲問道:“怎麽了?”想到今日是大議事,議的還是學校之事。難道至今還有煮不熟的青蛙,跳出來公然反對她,讓她難以推行?
就在皇帝想著‘明日要把劉祎之等幾l個人分別叫來,細細問一問尚書省大議事的情形’時,就見自家大司徒已經擡起頭,神色間並沒有什麽委屈。
只聽她道:“臣被陛下的驚世創舉給震驚哭了!”
聖神皇帝:……“朕認真在問。”
為什麽而淚盈於睫?
姜握長嘆:唉,這世道是怎麽了?說大實話倒是沒人肯信了。
*
然姜握的優點之一(主要是她自我評價認定的優點),就是‘從善如流’‘從不執拗’。
於是她換了一句話來回答皇帝。
“臣之所以哭,是因為方才陛下之舉。”姜握舉起了手裏幾l張竹紙:“臣方才看到了,陛下奏疏底下壓著的,除了這幾l張紙,還有一張。”
還留了一張沒給她看。
於是姜握再次道:“陛下是不是在寫見不得人的……”
聖神皇帝擺手打斷,笑嘆道:“眼睛真好。”
這眼神也太尖了,連自己漏下一張紙都看的明明白白。
而她之所以沒拿出來最後那張紙……聖神皇帝指著眼前這些字跡繁多的竹紙道:“不比這些,朕已經大略想了些具體施行的事條。”
“朕沒拿給你的那張上,只是一件朕才想到,還未想好怎麽施行的改措。”
姜握做出恭聽狀。
聖神皇帝看向對面人,大概是才哭過的緣故,眼睛比往日還要晶亮,像是兩枚星辰。
她就說與姜握聽:“朕是想著,自有貢舉以來只有文試。”
“自本朝後,可加武舉!”[4]
姜握再次體會了一把‘預料之中的震撼’。
糊名法、殿試、武舉、加試雜文皆自武皇而始!
後世上千年的科舉考試制度,與文化事業的發展,都被此深刻影響著。
哪怕到了日新月異改的新時代,亦有餘韻。
*
姜握望著眼前的皇帝。
這也是為何,她始終認定武皇為心中的君王。
不只是因為,武皇是歷史上第一個,唯一個女皇帝。
更為了,拋開性別,她本身亦是開創頗多、澤被後世的帝王!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